孩子以自我爲中心父母該檢討

掃碼閱讀手機版

來源: 新浪網 作者: 編輯:李進 2017-01-17 09:10:57

  那天看《80後脫口秀》,其中有一段是NBA球星德懷恩·韋德做客該節目。

  王自健:聽說你曾經跟球隊要求主動降薪,來讓球隊可以在不達到薪金上限的情況下把詹姆斯和波什籤回來,你當時這麼做是一個什麼想法?

  韋德:我不僅僅是想要得到個人的成功,我最想要的是經歷另一個層次上的團隊的成功,所以我知道我的周圍需要其他的夥伴,那些與我一樣厲害或者更厲害的人,才能與我一起完成我的這個願望,所以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少拿些錢,然後我們才能在一起打球……

  爲此,我特意上網仔細瞭解了一下韋德,除去他在NBA的成績,有較高的籃球智商、心理調節能力不錯、做人比較低調是對他個人最多的評價。他對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,並在追求的過程中能擺正心態、能分享,這些讓我很感慨,我在猜想,他有如此的心胸,一定是有一位對他教育得當的媽媽吧。

  “人人爲我,我是中心”

  其實,不用說現在的孩子,作爲80後的我們這一代,趕上物質並不匱乏的年代,本身還是獨生子女,“以自我爲中心”的狀態處處都能體現。而現在孩子的“獨”不僅反映在能不能跟他人分享食物、玩具這些小細節上,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維模式,他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,常常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的。有早教專家做出過調查:當你問一個孩子“你有幾個哥哥”時,他會說:“我大姨家有一個哥哥,舅舅家有一個哥哥,我有兩個哥哥。”如此機靈的孩子回答得非常好,可是當你換一個角度問他:“你哥哥有幾個弟弟”時,孩子無論如何也回答不上來了。

  還有,當給孩子們看一幅圖畫時,上面畫的是公園裏的場景,你問他圖上畫的是什麼,孩子會說:“那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玩。”即使他是男孩,畫面上的小朋友是梳着兩條小辮子的女孩,即使畫面上的叔叔阿姨與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長得並不相像,孩子依舊認爲那是他和他的家人在做他喜歡的事情。這說明孩子依舊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。嘗試着再問:“畫面裏還有什麼?”“每個人的表情是怎麼樣的?”孩子常常會答非所問,甚至會跟你講他和爸爸媽媽在公園裏是如何如何玩的……所說的都是他曾經的經歷或是他憑空想象的,而不是認真仔細地觀察圖上人物的情緒、行爲之後做出的符合命題的答案。

  這種“以我爲中心”是幼兒心理活動的思維特點,家長如果不加以引導,孩子慢慢會形成“人人爲我,我是中心”的行爲習慣。

  換個角度,父母檢討自己

 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點,糾正處處“以我爲主”的思想,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,專家告訴我們,同樣的事情換一種說法,就能達到效果,而且還能起到正面引導的作用。

  比如全家在一起吃飯時,常常是幾個大人簇擁着一個小寶寶,擺在他面前的一定是最好的菜。孩子吃蝦有營養,於是孩子的碗裏就會堆滿了剝好皮的大蝦,然後家長說:“吃吧,爸爸媽媽不愛吃蝦。”這樣的結果一定會導致孩子獨自大吃特吃,因爲孩子真的以爲大人都不愛吃蝦。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長會這樣說:“吃吧,寶寶愛吃,就都給寶寶吃。”久而久之,孩子自然會形成一種概念:我愛吃的,就得給我一個人吃。

  孩子根本不知道這其實是父母捨不得吃讓給他的。長此以往就會養成孩子吃獨食的壞習慣,認爲父母疼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事。作爲家長,雖然是從“愛孩子”的良苦用心出發,卻根本沒給孩子機會去理解“爸爸媽媽是因爲愛,所以纔會省下來給你”的心思,孩子也就無從體會“愛”與“被愛”、“施”與“得”的情感,自然更不會明白什麼是“分享”,更無從談起“回報”。

  同樣的事情,換一種說法結果就會大不相同。家長只需要正面對孩子說:“寶寶正在長身體,大蝦很有營養,媽媽希望你多吃一些,長得結結實實的。”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中體會到父母給他的關愛,幫助孩子克服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。

  儘管我們不能把孩子當成大人,處處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,但我們可以把他們看做是正在長大的人、即將要長大的人,給予他們平等的待遇和期望,是非常必要的。

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

推薦新聞

我來說兩句

_ | siA | ۸u^ | ptڭ | ߮v | ] | pT | HkM}H|qܡG022-23602087 | |lcGjubao@staff.enorth.cn | |O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ѤѬz_vҦ
WȹqH~ȸg\iҽsGzB2-20000001 @HǼť`س\iҸG0205099 @psDHAȳ\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