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孩子只會哄著、吼著? 能養出好孩子纔怪!

掃碼閱讀手機版

來源: 新浪育兒 作者: 編輯:李進 2018-02-24 08:55:00

內容提要:每次看媽媽們的後臺留言和課程評論區的問題,都能發現很多共性,以下都是投訴孩子不聽話,做事總要催著、哄著甚至吼著纔行。看完,你會發現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!

  每次看媽媽們的後臺留言和課程評論區的問題,都能發現很多共性,以下都是投訴孩子不聽話,做事總要催著、哄著甚至吼著纔行。看完,你會發現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!

  “我叫兒子穿襪子或者叫他做別的事,總是要說2或者3遍纔開始做,我第一遍是好聲說,第二遍聲音變大,第三遍就是吼著說,他纔聽,很頭痛,是不是我的說話方式有問題?!”

  這位媽媽的孩子已經3歲9個月了,穿襪子這樣的事情其實已經可以自己做了,這位媽媽頭痛的地方就是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說好多遍,總是催著、推著甚至吼著纔能去做。

  “孩子起床後不喜歡穿衣服,可是又必須穿啊,爺爺奶奶都是一邊好好說一邊強行穿,有時候遇到我給娃穿衣服,就哄著他說穿好衣服媽媽給拿餅乾吃,他一下就安靜的乖乖穿了,可是不能一直這樣哄著穿衣服吧?”

  再說說讓很多媽媽都“痛心疾首”的孩子不好好吃飯問題。

  有位媽媽的留言很有畫面感:“孩子吃飯磨蹭,吃一口,把周圍看一圈,再吃一口,再看一圈,也不知道周圍有啥好看的,怎麼催、怎麼哄就跟沒長耳朵一樣,還經常把飯含在嘴裡,感覺人家吃一口,他吃一粒。”

  “總是邊吃邊玩,不讓玩就不吃飯,感覺吃飯不是他的事兒,玩纔是他的事兒,吃飯是他和我談條件的籌碼。”

  吃個飯像打仗,花式做飯、各種喂飯,總算吃下去了,但你總會發現,這樣下去不是辦法,孩子還是不會好好吃飯。

  前陣子,媽媽們都被一則陪娃寫作業陪到心梗的微博戳中了痛點,紛紛發出了靈魂般的拷問:老娘上輩子造了什麼孽,這輩子要陪娃寫作業!

  有媽媽說:“孩子寫作業這事兒,不管吧,他不做,管吧,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兒,作業是他自己的啊,怎麼還把爹媽搭上了呢?而且這纔剛上學,總不能管到上大學?”

  面對這些育兒難題,媽媽們講道理、哄、吼、催,但是你會發現,給孩子講道理,他聽不進去也聽不懂,給他講道理就是沒有道理;

  哄和催,一兩次有效,過幾天就會發現失靈了,而且還會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;吼孩子,是很多媽媽不得不用,用完就後悔的方法。

  有位媽媽說:“從淑女到夜叉,就差一個熊孩子”,吼孩子也許有用,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孩子並不是真的理解了,他只是害怕了……

  你有沒有發現,你采取的辦法都是靠外力在推動孩子,這些辦法之所以沒有效果、之所以讓你覺得累,就是因為你沒有讓孩子意識到這是他自己的事情,他應該主動去做。

  沒有這個大前提,孩子的一切“聽話”都是暫時的,被動的,也就是媽媽留言中所說的“他雖然這次聽話了,但過幾天又犯了。”

  且不說這樣的推、催、吼並不能徹底解決孩子的問題,更重要的是,這給孩子傳遞了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:我吃飯、穿衣都是媽媽的事情,媽媽不催我就不動。

  前兩天午飯後,同事一起閑聊:“昨天我和兒子睡前聊天,突然想到他還沒刷牙,讓他去刷牙,他卻說‘媽媽你以後要記得哦,這是你的事情,你不要忘記了。’你說,他刷牙怎麼還就成了我的事情?!”

  也許你覺得現在催著、哄著、吼著孩子做事,就是累點,但長期下去,你的孩子就喪失了獨立和自信,成了“學習要催,進步要推”的人,一旦失去了外力的推和催,孩子也就成了人生的loser,5年後讓你陪作業陪到心梗、10年後沒有基本的生活能力、15年後沒辦法在社會立足、20年後伸手要車要房啃老……

  媽媽們不要讓孩子覺得“這是媽媽讓我做的事情”,應該讓孩子知道“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”,變“要我做”為“我要做”。

  這樣的內在驅動力,小時候不培養,長大了花10倍的力氣也未必有好結果。

  我有一個朋友豆爸,因為妻子工作關系,全家移居加拿大,他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,育兒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,成了全職爸爸。

  剛做全職爸爸的時候,除了母乳喂養他沒做,別的育兒難題他一個也沒落下。孩子吃飯磨蹭的問題,讓他很抓狂,給孩子規定好,不吃完飯不能下桌子,孩子就是能從晚上六點吃到八點。氣急之下,還打過孩子的手心,孩子忿忿的說:“I hate you!”這讓他既心疼又傷心。

  他一邊焦頭爛額的帶娃,一邊瘋狂學習育兒知識,在一次講座中,他接觸到了breakthrough parenting,字面翻譯就是“突破性養育”,這讓正在尋求突破的他看到了希望。

  該育兒法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傑恩·梅森博士根據20世紀70年代後的心理學研究成果,結合自己25年家庭教育培訓和諮詢經驗總結而成,由於在實踐中的有效性,被國外許多政府機構和非盈利組織推崇。

  豆爸深受這個育兒法的啟發,並考取了breakthrough parenting的認證導師,他意識到:只靠父母的單向推動,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,必須讓孩子意識到,那是他自己的事情,他要做,而不是父母讓他做。

  他的小女兒出生後,他就非常有意識的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,現在兩個孩子在他的培養下,成了把“Let me do it”和“I can do it”掛在嘴邊的孩子。

  當你還在忙著給孩子收拾一地狼藉的玩具時,他家的孩子已經能夠玩完自己歸位了;

  當你追著給孩子喂飯的時候,他家的孩子已經能自己吃飯並且擺放碗筷了;

  當你的孩子因為需求不滿足而打滾哭鬧的時候,他家的孩子已經能和爸媽協商了;

  ……

  所以我給他開玩笑說:別人帶娃,累死累活;你帶娃,是娃累死累活。“很慶幸,我在孩子小時候就有了培養她自主做事的意識,很難想象如果我還像當初那樣和孩子硬碰硬,她現在會是什麼樣子。”

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

推薦新聞

我來說兩句

關於北方網 | 廣告服務 | 誠聘英纔 | 聯系我們 | 網站律師 | 設為首頁 | 關於小狼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22-23602087 | 舉報郵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舉報平臺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:津B2-20000001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205099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