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歲前做這幾件事 孩子未來更優秀

掃碼閱讀手機版

來源: 凱叔講故事 作者: 編輯:李進 2018-12-19 09:00:51

內容提要:俗話說「三歲看大,七歲看老。」7歲前養成的習慣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。養孩子就好比做陶器,每個孩子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陶藝品。7歲前正是「陶胚」定型的關鍵期

  網上之前流傳著一份‘各項纔藝學習的最佳年齡’視頻,裡面列舉了2歲英語、3歲學畫、4歲鋼琴。。。。。。從尊重孩子的敏感期角度來說,這些數據並不科學。其實孩子7歲前,家長做好這5件事比學多少纔藝都重要。

  盡情地涂鴉

  女兒在朵朵家玩,我去接她時看到一屋子小畫家。朵朵家有一整面的涂鴉牆,幾個鄰家小孩在涂鴉玩。有的畫小魚,有的畫小鳥……我問女兒畫的什麼,她高興地說是彩色雨滴。我看到雲朵下面花花綠綠的雨滴,不由笑道:雨滴哪有彩色的啊?有!就是有!彩虹雨滴更漂亮!聽到我質疑她的畫,女兒氣得快哭了。       這時,身為美術老師的朵媽說:妮妮畫得很有想象力,彩色雨滴多有創意啊!給你點贊!女兒這纔高興起來。

  孩子的每幅涂鴉作品裡,都涂滿奇妙的想象。我們要帶著賞析的眼光去欣賞,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妄加評判對錯……朵媽的話令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言。

  7歲前的孩子最喜歡涂鴉,這與他們旺盛的想象力有關。想象力,代表著創造力。在孩子異想天開的年齡,最大程度激發和呵護孩子的想象力,就是保護了孩子一生創造力的翅膀。

  主動探索答案

  7歲前孩子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他們的小腦瓜充滿好奇。為什麼爸爸長胡子,媽媽不長胡子?為什麼星星掛在天上不會掉下來?

  我們不一定非要給孩子現成答案,與孩子一起探索,引導孩子思考、觀察,親自揭開問號的謎底,這個過程比答案更重要。閨蜜更新朋友圈:小石頭又種出了一個答案。他終於相信,植物也會睡覺。配圖是她和兒子種的一盆花生。

  原來,之前小石頭問媽媽:人會睡覺,動物會睡覺,植物會不會睡覺啊?

  媽媽就和他種花生揭開謎底。有一天傍晚,小石頭觀察到,兩片對稱的葉片合攏了,他興奮地歡呼:花生關門睡覺啦。清晨,他看到葉片又打開,花生睡醒了。

  母子倆還一起養過蠶,捉過知了……都是為了和小石頭一起破解他心中的小問號。

  引導孩子一點點如抽絲剝繭般自己探索出答案,比單純地死記硬背答案要強。

  耳朵聽來終覺淺,實踐得來是真知。       

  到孩子堆裡玩

  小區裡有個小孩叫大寶,爺爺奶奶和媽媽三人照看。即使出來玩,也是三人圍著他轉,他很少跟別的小孩玩。

  大寶一靠近孩子群,奶奶就擔心地喊:‘快過來,別讓他們撞到你。’奶奶成了防護牆,保護著大寶。

  大寶也不跟小朋友玩,有人要跟他踢球,他不踢;有人想拉他手一起玩,他躲閃;哪怕小朋友摸下他的小車,他立馬就哇哇大哭。跟別的孩子格格不入,玩不到孩子堆裡去。

  英國著名心理學教授魯道夫·謝弗提道:‘兒童從很早開始,就會更多地和小同伴在一起,而不是成人伙伴。’       

  孩子花在同伴相處上的時間是遞增的,五六歲時達到50%。與此同時,孩子與成人的相伴時間在遞減。

  交往是人類的必然伴侶。馬克思的話同樣適用於孩子。

  密切交往的同伴,是童年必不可少的成長伴侶。同伴交往中,孩子學會了合作、妥協、競爭、分享等技能。而且贏得友誼,滋養樂觀性格。

  大人的陪玩太敷衍,玩具的陪玩太冷漠,只有孩子纔會正兒八經陪孩子玩。

  能做的事情自己做

  《超能幼稚園》有期節目中,測試孩子們獨立起床。結果,穿衣疊被成了他們的人生難題。

  一個小女孩萬分為難地說:我都不會疊被子。

  有的女孩拎起小被子盲目地甩動;有的胡亂團成團就算疊好;只有個別孩子疊得有模有樣。

  一次簡單的起床像一張測試卷,孩子們的自理能力躍然紙上,成績差距一比就出來了。有的孩子一看就是很少自己穿過衣服,有的孩子很老練動作麻利。       

  孩子獨立穿衣,在7歲前是可以做到的。如果沒做到,就是父母的代勞阻礙了孩子的手腳。過度包辦,會讓孩子形成依賴的懶惰思維。

  最好的疼愛是授之以漁教孩子做事。我們每天幫孩子穿戴整齊,不如花幾天時間教會孩子自己穿衣。

  吃穿拉撒睡等基本的生活事項自己搞定,是孩子邁向獨立的第一步。

  堅持每晚睡前閱讀

  火車臥鋪車廂裡,我叫女兒睡覺。她說:講故事講故事!行!媽媽給你帶了故事書呢。

  我知道女兒睡前要聽我講故事,這是雷打不動的閱讀習慣。這次帶她回娘家也是隨身攜帶童書,就是在火車上我們也不間斷睡前閱讀。       

  在?當?當的火車上,我打著手機手電筒,給女兒講完3個故事,她這纔滿足地睡去。

  無論多忙,我都不會間斷與女兒的這段睡前閱讀時光。5年的堅持,女兒已經養成了深厚的閱讀興趣和習慣。很多時候她自己會主動摸起書來看。看的故事多了,她也更會講故事。

  有一次,我見她抱著繪本,對著魚缸,給小魚繪聲繪色地講故事。

  我發現,早期親子閱讀有個好處,就是不知不覺增加了孩子的詞匯量,她常把故事裡的詞匯,應用到日常對話中。       

  7歲前恰是孩子語言發展的爆發期,這無形中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。

  閱讀是靜態的文字輸入,口語表達則是動態的語言輸出。

  早期閱讀的數量累積,會在孩子語言表達上形成質的飛躍。

  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,也是在7歲前最容易養成。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。利用好早期閱讀的寶貴時期,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,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  家長陪孩子堅持不懈的早期閱讀,是孩子成功開啟閱讀之門的入場券。       

  俗話說‘三歲看大,七歲看老。’7歲前養成的習慣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。養孩子就好比做陶器,每個孩子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陶藝品。7歲前正是‘陶胚’定型的關鍵期,父母好比拉胚機,牽引著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、交際和行為習慣,只為塑造一個最佳的童年胚體。在此基礎上,孩子用進一步的成長為自己繪圖,上釉,燒制,直到成為精美耀眼的陶藝品,變成最好的樣子。

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

推薦新聞

我來說兩句

關於北方網 | 廣告服務 | 誠聘英纔 | 聯系我們 | 網站律師 | 設為首頁 | 關於小狼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22-23602087 | 舉報郵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舉報平臺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:津B2-20000001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205099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