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焦慮圍困 幼兒家長如何『解脫』?

掃碼閱讀手機版

來源: 中國教育報 作者: 編輯:李進 2020-04-02 09:08:48

  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襲擊,雖然給家長和孩子提供了更多相處時間,可是也給家長育兒帶來了諸多挑戰,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家長的焦慮情緒。

  與家長溝通過程中,他們不時吐苦水,“我快被孩子榨乾了”“親子關系不好處理,我真的太難了”。我們體會到家長一方面受疫情影響而心煩,一方面又不得不耐心和孩子互動,這讓他們筋疲力盡,時常處於失控邊緣。

  疫情期間,幼兒園工作重點轉移到對家庭的指導上,因此幼兒園有義務幫助家長擺脫焦慮,因為家長的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,從而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。

  不同家長焦慮的根源不同

  近期,通過和家長及孩子電話、視頻溝通,我們發現疫情下家長的焦慮情況大體分為三類。

  第一類:因缺少專業育兒知識而焦慮。

  老師:“飛飛媽媽,您平時工作特別忙,最近宅在家裡,終於可以陪飛飛了,也是好事哦。”

  飛飛媽媽:“我原本也以為是這樣,可整天陪著她,就發現她有很多壞習慣,我堅決讓她改,可她就是改不了,氣死我了。”

  飛飛媽媽這類家長,文化水平普遍較高,對孩子的教育也比較重視,但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並不了解。遇上疫情宅在家裡,他們覺得是“補償期”,希望將全部精力都投放在孩子身上。但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解讀只放在“短板”上,缺少專業育兒經驗支橕,很容易引發親子矛盾。

  第二類:因參與抗疫工作缺少親子共處而焦慮。

  家長:“老師,我和孩子她爸爸都在參與抗疫工作,為了安全,我們把孩子送到了長輩那裡,我們已經快一個月沒見過孩子了,內心很愧疚。”

  與家長電話交流中得知,部分家長本身就是抗疫工作者,還有些家長因為疫情,工作受影響、生活壓力劇增,這類家長覺得特殊時期親子陪伴時間少,由愧疚而產生焦慮。

  第三類:因放任和無助而產生焦慮。

  家長:“平時我們不怎麼管孩子,孩子比較叛逆,現在宅在家裡,不管不行,可他根本不聽。”

  這類家長平日對孩子比較縱容,疫情防控期間,他們很想認真“管教”孩子,可孩子已經形成了我行我素的習慣。面對家長的管束,孩子無動於衷,家長也惱火焦躁。

  以上幾種家長的焦慮情緒,雖然不能說全是因為疫情引發的,卻在疫情期間集中凸顯出來。作為教師,在掌握具體情況後,應針對不同類型家長的實際情況,給出建設性建議,從而釋放家長壓力,讓疫情期間的親子關系更融洽。

  利用專門平臺,提供系統建議

  我們發現,缺少專業育兒知識從而產生焦慮的家長比較多,於是我們積極響應教育局號召,不僅為家庭開發優質教育資源,還與家庭保持密切聯系。在問候式交流中,家園雙方交流更輕松了。通過家長零散卻真實的話語,有心的教師就能及時捕捉到家長真實的困惑並給予回應。但是零散的解答效率低,且容易重復。於是我們通過分析,將家長普遍關注的問題梳理出來,再通過專門平臺,對其進行系統化引導。

  首先,我們組織特級教師及優秀同行組建疫情下家庭育兒問題團討會,並錄制專門視頻供家長觀看,收到了不錯的效果。

  如有家長提出,在家讓孩子做一些有挑戰的“學習任務”,發現孩子特別不配合,家長很著急,可又沒辦法。

  我們討論發現,不少家長覺得疫情期間是知識類學習“超車”的機會,特別是大班孩子,幼小銜接的任務開始在親子拉鋸戰中上演。於是,我們及時給予引導:給孩子的“挑戰”是否符合孩子興趣?采用的方式孩子是否喜歡?相比知識,孩子更想學習什麼?一連串的反問加引導,使家長意識到,特殊時期,親子陪伴的核心任務是幫孩子保持健康的身心,而非抓住機會“搶跑”。

  其次,除了專題解答,幼兒園的“班級群”也在持續關注家長的問題。比如,通過視頻我看到玉兒在跳繩,媽媽的旁白也傳了出來:“快一點兒!再快一點兒!”玉兒繼續不緊不慢地跳著,不一會兒踩到繩子了,家長不耐煩的聲音又響起:“怎麼回事?”

  我通過微信語音和玉兒媽媽聯系,電話裡傳來玉兒憤憤的聲音:“我要換媽媽!她總說我不好。”我對玉兒媽媽說:“平時你性格挺溫和,和孩子相處挺好的呀。”玉兒媽媽不好意思地說,這段時間自己對玉兒態度是不好,但孩子實在太不聽話了。我耐心引導玉兒媽媽,玉兒這個年齡段,學習新本領需要耐心和循序漸進,家長越焦慮孩子越做不好。玉兒媽媽認可了我的說法,答應慢慢改正。

  為家長提供差異化幫助

  疫情肆虐,不少家長成了抗疫的一員,也有些家長因為其他壓力,無法陪伴孩子。這期間,我們陸續收到一些家長的擔心與焦慮。

  部分家長擔心自己不在家,孩子在家中賴床貪玩,習慣堪懮。也有體弱兒的家長,擔心的事更復雜些。比如自己在抗疫一線,不但無法陪伴孩子,還擔心自己可能把病菌帶回家傳染給孩子。還有個別家長擔心孩子長期和安靜的長輩一起,心理上受影響。

  這些擔心無不折射出家長對疫情下親子陪伴缺失的愧疚。我們除了統一建議家長和孩子進行一次較為正式的談話,說明無法陪伴的原因,爭取孩子理解外,還針對不同情況給予相應建議。

  對因無法陪孩子建立良好習慣而焦慮的家長,我們建議其事先和孩子共同制定圖文結合的作息表。可以用幼兒園作息為參考,做好後張貼在家中醒目位置,作息時間建議塊狀分割,不可過細,便於孩子理解執行。一段時間後,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制定新的計劃。

  對參加抗疫工作,卻擔心孩子被傳染的家長,我們則主要給家長以安撫:疫情面前,家長的首要任務是照顧好自己,為孩子做好榜樣。另外,我們也勸解家長,要相信專家,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,就是安全的。同時我們也提供一些有趣的體能活動,幫助孩子增強抵抗力。

  對因擔心孩子與安靜的長輩在一起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家長,我們的策略是幫助家長分析長輩及孩子的性格,再針對相應問題提供建議。比如指導長輩利用空閑時間,適當玩些親子游戲。再如,將一些情緒繪本做成錄音或視頻發給家長,供親子學習。同時,教師及時與孩子通話,做好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傳聲筒。

  分享加引導,轉變家長理念

  疫情對平日那些通過放松管教來維持親子關系的家長來說,也是一場巨大的挑戰。怎樣纔能不讓桀驁不馴的“神獸”把家拆了?我們開啟了分享之旅。

  首先,引導家長在分享中理解孩子,釋放焦慮。古力媽媽平日比較寵孩子,這段時間她很煩惱,古力天天在家玩面粉,怎麼說也不聽。我們建議她不要著急,不要過多乾涉。可以先平復情緒,然後記錄下古力的活動情況,也可以嘗試拍些照片或短視頻,看看古力的反應。同時繼續跟進孩子的活動情況,並進行記錄。

  古力媽媽將這些小故事在班級群分享,沒想到引發了其他家長的一致贊嘆:古力真有創意。這讓古力媽媽很意外,原來孩子的許多行為並不是在搞破壞,而是包含著創造、學習。於是,她理解孩子的視角也慢慢轉變了,焦慮的情緒也隨之緩和了。

  其次,引導家長潛移默化轉變教育理念。平日嬌縱孩子的家長,在特殊時期的親子相處中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問題,教師在引導家長分享故事的同時,也在想辦法轉變家長的理念。比如,教師會拿一些孩子的案例,引導家長自己去解讀,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任性、難溝通等情況。在溝通中,教師會有意識地引導家長思考日常的教養模式。慢慢地,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孩子的表現與自己日常的放縱有很大關系,開始逐漸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。(作者單位: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江東中心幼兒園)

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

推薦新聞

我來說兩句

關於北方網 | 廣告服務 | 誠聘英纔 | 聯系我們 | 網站律師 | 設為首頁 | 關於小狼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22-23602087 | 舉報郵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舉報平臺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:津B2-20000001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205099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