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在教育孩子時 如何給孩子『授之以漁』

掃碼閱讀手機版

來源: 百家號 作者:兒科鮑奶奶 編輯:百家號 2021-08-15 09:06:00

  鄰居家一18歲男孩,今年剛參加完高考。暑假在家自已做飯吃,一邊等待高考消息和通知。

  在和鄰居聊天中得知,男孩高考成績不錯,分數達到重點本科錄取分數線,平時在家也會積極動手幫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  高分又具備動手行動力的孩子,具備照顧自已的能力,即使將來遠離父母外出求學或工作,父母也是放心的。

  父母養育者孩子,對孩子持有什麼養育理念,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是給予孩子魚,還是漁?

  當這樣問的時候,很多父母更加傾向於給予孩子漁,那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能力。

  如何在養育過程中授予孩子漁呢?相信每一個對孩子充滿期待的父母都非常關注這點。

  我們可以參考以下三點,讓孩子收獲漁,收獲陪伴一生的能力。

  01 從小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動手機會

  看到鄰居家高分高能的男孩,讓我不禁想起之前網絡上一則短片刷爆朋友圈《世界再大,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》。

  一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,在一天下午四點多的時候,想用中國菜番茄炒雞蛋招待自已的美國同學,於是拿起手機通過微信,求助媽媽:“如何做一款番茄炒雞蛋。

  遠在海岸另一邊的媽媽開始從打雞蛋,到切番茄,再到煎雞蛋和混合炒的每一個細節講了一次,孩子還是感覺難,無從下手。

  為了教會遠在美國的孩子學會這道番茄炒蛋的中國菜,媽媽從冰箱拿出番茄和雞蛋,把這道菜從頭到尾做一次,爸爸在一邊負責錄視頻。孩子對著視頻做出了番茄炒蛋這道菜。

  孩子在告訴媽媽做成功時,突然想起兩國之間的12小時時差,美國下午的四點,是中國凌晨四點,這在平時爸爸媽媽應該在熟睡中,孩子內心感到深深地內疚。

  這則消息在評論區引起強烈的討論,有評論孩子:那麼大的孩子留學美國,不知道上百度搜索嗎?不會找個小紅書學著做嗎?

  也有評論父母:怎麼樣的父母纔會培養出如此高分低能的孩子?

  還有人說這是媽寶男,有事第一時間找媽媽;

  二十歲幾歲的年齡配兩歲的動手能力等……

  看著這些評論,也引發了很多父母的思考。

  孩子一兩歲時,喜歡這裡摸摸,那裡掏掏的時候,當媽的第一時間提出抗議:“不許動,不要摸、那裡髒。”然後抱著哭哭啼啼的孩子離開。

  孩子三四歲在廚房倒騰的時候,耳邊傳來媽媽的催促:“出來,出來,廚房危險,不要在那裡玩。”連哄帶抱把孩子帶離廚房。

  把孩子抱出來後,不一會兒發現孩子又跑回廚房去,跟打游擊戰一樣,孩子反復出現在廚房。

  孩子五六歲的時候,想幫忙摘菜葉子,對洗碗感興趣時,媽媽說:“別搗亂,趕緊出去出去,這麼小的孩子會乾啥,只會添亂。”於是把孩子轟出了廚房,孩子只好去玩玩具……

  媽媽以保護孩子衛生、安全的名義,無意識中阻止孩子這些行為,恰恰也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、探索行為,更是無知地剝奪了孩子以後獨立自主動手的能力。

  愛孩子,需要我們真正了解孩子的成長特性,了解孩子的適齡行為,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動手機會。

  從孩子一兩歲開始,嘗試著自已抓住勺子吃飯,即使米飯滿地開花,那也是一種學習技能的過程。

  從孩子三四歲開始,嘗試著自已穿衣服,即使東拉西扯,那也是一種自我的突破:我可以自已穿衣服。

  從孩子五六開始,對廚房充滿興趣開始,可以一起摘葉子,洗豆角,是孩子對生活的體驗,也是通過生活來體驗個人生存能力。

  在生活中,給孩子提供參與動手的機會,融入生活的鍛煉,相當於識培養孩子獲得漁的能力。

  02 給予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間和試錯的成長機會

  閨蜜畢業出來工作以後,敢打敢拼,行動起來風雷厲行,收入也節節高,直奔小康。於是想買輛奔馳,又擔心被爸媽否定,不同意買。問我怎麼辦。

  閨蜜說,想起以前爸媽不管自已做了什麼事情,基本是持不贊成不同意的態度,還常常指責孩子這不行,那不行,整天執行打擊式教育,導致閨蜜有什麼事情也不願意跟爸媽溝通,包括這次買車的想法。

  我問閨蜜:“你是個成年人,憑借自已實力賺的錢,憑實力買的車,如果父母反對你,你的卡點在哪裡?用他們的錢?需要他們的意見?需要他們的支持!這些都不需要,那你覺得你買不買?”

  後來閨蜜買了車,不出意料還是被爸媽說了一通。一個女孩子憑實力買車也是人生一大喜事啊,可惜了這對父母的打擊式教育。不願給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間和成長的機會,只會否定孩子,拖孩子的後退,對孩子的影響一直殘留到成年。

  智慧養育者可以怎麼做,只要孩子不做“三不原則:不傷害他人,不傷害自已,不傷害環境的情況下,我們應當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探索,去發展。父母習慣用自已有限的認知和經驗主義來養育孩子,那是限制了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發展。

  在“三不原則”的前提下,智慧父母可以怎麼做?

  1.孩子喜歡的事情給予大力的支持;

  2.做孩子成長的有益導師;

  3.做孩子的搭檔和支持者。

  03 允許孩子對自已說“不”!

  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。相信這是多數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。

  於是很多父母恨不得用自已的人生經歷經驗以及認知,希望孩子聽話照做,做個乖乖孩子。

  父母過去的,孩子未曾經歷;孩子未來經歷的,父母也未曾經歷。所以父母一代的成長環境及認知不一定能助力孩子,弄巧成拙就變成約束孩子。

  當父母意識到這點,應該學會以接納孩子說“不“。

  前面那個留學美國的孩子,可以想像到平時是個乖乖孩子,需要幫忙第一時間找媽媽。

  平時在家經常說“不”的孩子,第一時間想的是我可以怎麼做,我可以找誰,而不是在半夜四點還飄洋過海尋求媽媽的幫助。作為一個成年人留學,找同學,找網絡工具小能手,學會找父母以外的尋求幫助,也是一種漁的能力。

  作家畢淑敏說:“拒絕是一種權利,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。”

  可見會說不的孩子,是一個有主見的孩子;敢說不的孩子,是一個能勇氣的孩子;能說的孩子,是一個充滿力量且找到多種解決問題方法的孩子。

  養育孩子,除了要養大,還要教會孩子立足社會的基本技能。可見養育孩子的過程中,給予孩子魚是短期目標,培養孩子擁有漁的能力是長期目標。

  讓孩子從小能動手,敢動手;讓孩子敢於探索,勇於試錯;允許孩子說不,培養自己的自主能力,這些都是培養孩子的漁的能力,你做到了嗎?

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

推薦新聞

我來說兩句

關於北方網 | 廣告服務 | 誠聘英纔 | 聯系我們 | 網站律師 | 設為首頁 | 關於小狼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22-23602087 | 舉報郵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舉報平臺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:津B2-20000001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205099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