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父母,看到寶寶咬手指或啃筆,可能覺得這只是個“寶寶的愛好”,不以為然。可是,你知道嗎?這一看似無害的小動作,背後可能藏著不少口腔健康問題!寶寶為什麼會咬手指、啃筆?它對口腔健康的危害有哪些?作為家長,又該如何應對呢?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這些“小習慣”背後的“大問題”。
寶寶為什麼愛咬手指、啃筆?
咬手指和啃筆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常見的行為,通常出現在1歲左右,尤其是在換牙階段。寶寶有時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舒緩焦慮、減輕不適,或者只是出於好奇。
1.舒緩焦慮:寶寶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,因此他們可能會通過咬手指、啃筆來緩解焦慮或緊張。例如,當寶寶感到不安、孤單或者在面對陌生的環境時,他們往往會用這種方式尋求自我安慰。
2.長牙不適:在乳牙萌出期間,寶寶的牙齦可能會感到疼痛和不適,這時咬東西可以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,緩解牙齦的不適。
3.好奇心:寶寶的口腔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。當他們開始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時,任何可以放到嘴裡的東西——無論是手指還是筆,都會成為他們的“玩具”。
4.模仿行為:有時候,寶寶會模仿周圍的大人或其他小朋友的行為。看到大人或小朋友手上有筆,或者手指在嘴裡,他們可能就會不自覺地模仿。
咬手指、啃筆的危害
雖然寶寶咬手指、啃筆是一種自然的行為,但長時間、不加控制地進行這些動作,可能會對口腔健康帶來不小的危害。家長們可要睜大眼睛了,看看這些“無害的小動作”背後潛藏的口腔風險。
1.影響牙齒發育:寶寶的乳牙是恆牙的“引路人”,如果寶寶經常咬手指、啃筆,可能會影響牙齒的正常排列,造成牙齒錯位或不整齊。這些壞習慣可能會導致寶寶的咬合問題,比如“地包天”或者“反咬合”等,影響咀嚼功能。
2.牙齦損傷:寶寶的牙齦比較脆弱,長時間的咬手指或者啃硬物(如筆杆)可能會對牙齦造成損傷,引發牙齦出血、紅腫,甚至出現牙齦炎癥。這不僅影響寶寶的口腔健康,還可能引起進一步的感染。
3.細菌傳播:寶寶的手指和物品往往不太乾淨,咬手指或啃筆時,細菌會通過口腔進入寶寶體內,增加口腔感染的風險。特別是如果寶寶在外面玩耍後直接將手指放進嘴裡,可能會將細菌和病毒帶入口腔,造成口腔潰瘍、感染等問題。
4.影響口腔肌肉發展:寶寶的咬合動作和口腔肌肉的協調性都在這個階段逐漸發展。如果寶寶長期不正確地使用口腔肌肉(如咬手指、啃筆),可能會影響口腔肌肉的正常發育,甚至影響發音、語言發展。
5.心理影響:長時間養成咬手指或啃筆的習慣,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自信心。尤其是當寶寶處於群體中時,這些不良習慣可能會讓他們感到與其他孩子不同,從而產生自卑情緒。
家長如何應對寶寶愛咬手指、啃筆?
既然知道了咬手指、啃筆可能帶來的口腔危害,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寶寶戒掉這些不良習慣呢?下面是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:
1.提供替代物:如果寶寶因為長牙而感到不適,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專為寶寶設計的牙膠、咬合玩具等。這些替代物既能幫助寶寶緩解不適,又能避免他們咬手指或啃筆。
2.分散注意力:對於因焦慮或習慣性咬手指的寶寶,家長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。例如,可以用講故事、玩游戲、做手工等方式,吸引寶寶的注意力,讓他們不再集中精力去咬手指或啃筆。
3.輕柔引導:當寶寶咬手指時,可以溫柔地告訴寶寶:“手指不可以放進嘴裡哦,我們要保持嘴巴乾淨。”盡量避免過於嚴厲或懲罰性的語言,因為這可能會加重寶寶的焦慮情緒。
4.加強口腔衛生:家長要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。每天為寶寶清潔口腔,保持牙齒、牙齦的健康,防止口腔感染。如果寶寶已經有牙齒,使用適合的寶寶牙刷和牙膏,定期刷牙,防止細菌感染。
5.獎勵和鼓勵:對於已經逐漸戒掉咬手指、啃筆習慣的寶寶,家長可以適當給予表揚和獎勵,以增強寶寶的信心,並鼓勵他們繼續保持好的習慣。
寶寶愛咬手指、啃筆是一種常見的成長行為,雖然看起來無傷大雅,但長時間養成這個習慣,可能對口腔健康帶來潛在的危害。作為家長,我們要意識到這些“看似無害的小動作”可能背後帶來的大問題,通過科學的引導和積極的乾預,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。
作者:安徽省兒童醫院 張超









